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借问酒家何处有,
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清明时节雨纷纷,
唐 杜牧
《清明》
2019年4月5日(星期五),农历三月初一,太阳到达黄经15°,进入清明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清明,三月节。万物齐乎巽,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。”
《历书》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丁,为清明,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,盖时当气清景明,万物皆显,因此得名。”
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,含有天气晴朗、草木繁茂的意思。常言道:“清明断雪,谷雨断霜。”时至清明,华南气候温暖,春意正浓。但在清明前后,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,应注意保暖。
初候︱桐始华(4月5日-4月9日)
此时桐树开始开花。
二候︱田鼠化为鹌(4月10日-4月14日)
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,喜爱阳气的鸟儿开始出来活动。田鼠为至阴之物,鸟为至阳之物。田鼠化为鹌,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。
三候︱虹始见(4月15日-4月19日)
虹为阴阳交会之气,纯阴纯阳则无,若云薄漏日,日穿雨影,则虹见。
传统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,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后来,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,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,渐渐的,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。
扫墓祭祖
中国历史上,寒食禁火,祭奠先人,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。
踏青
又叫探春、寻春、郊游。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,在郊野游玩,观赏春色。
放风筝
在古人那里,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,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: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与疾病。
清明时节是一个重要的养生时节。从立春至清明,大地渐暖,清气上升。清明,含上清下明之意,即天空清而大地明。中医将人体分为上、中、下三焦:上焦如天,中焦如地,下焦如江河。因此,“天清”则对应人体的心清、肺清;“地明”则对应人体的脾胃升降功能。
保持稳定情绪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清明节祭祀扫墓,容易睹物思人、触景伤情,遇到阴雨天气,人体还会增加褪黑素的分泌,从而易犯困,引发负面情绪。
选择有阳光的日子踏青或放风筝,既能舒展身心,还能晒晒太阳补充天然钙剂。
春季与肝相应,春季是肝阳亢盛之时,情绪波动比较大,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,怀念亲人之时,更容易造成血压升高。因此,高血压患者需要保持情绪稳定,且按时服用药物。
不吃“发物”,适当吃点苦
春季正值肝阳上升时节,在饮食方面,宜减甘增辛,补精益气,多吃柔肝养肺的食物如菠菜、荠菜、淮山、银耳等,少吃“发”物如竹笋、公鸡肉、海鲜等。
竹笋性寒,滑利耗气,人有痛疾,其气多虚,而食笋则更耗气,导致气虚状况加重,容易引发疾病。
公鸡肉动风助肝火,引起肝木偏亢,多吃容易引起慢性肝炎和高血压等病的复发。
清明后,身体更加容易“上火”。所以,此时不宜多吃荔枝、龙眼、榴莲等性热的水果,少吃咖喱、辣椒、胡椒、花椒等辛辣助火的食物。菊花、苦瓜、苦丁茶等苦味食物清热解毒的作用,适当食用可以去去火。
流行病季节防“春瘟”
“春瘟”并非指某一种疾病,而是对春季较常见的传染病的统称,包括流行性感冒、流行性腮腺炎、皮疹、 流行性脑膜炎等。
“春瘟”传染性较强,身体虚弱者的儿童和老人最易“中招”。平时预防,要保持居室通风,保证睡眠时间,多喝水,多锻炼,提高免疫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