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伏天,做做肚脐养生!肚脐暖,身体好!

剪掉脐带的瞬间,我们就成为了独立的生命。


一、肚脐,五脏六腑之本

脐,位于腹部正中凹陷处,它是新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来的一个生命根蒂组织。

脐,又称“脐中”,“气舍”、“气合”“环谷”、“命蒂”等,是奇经八脉之一“任 脉”上的一个重要穴位,脐既与十二经脉相联,也与十二脏腑和全身相通。

神阙穴位于任脉.gif

中医称脐中为“神阙”,脐居正中,如门之阙,神通先天。《经穴名的考察》指出,“神”乃心灵生命力,“阙”是君主居城之门,也就是说,神阙穴是生命力居住的地方


在古代道教炼丹家眼中,“脐中”就是气穴。人在出生以后,剪去脐带则一点真元之气聚于脐下,为生命的根本。古代气功家也认为,人体有一个以脐为中心的太极图,所以,古代气功家非常讲究意守丹田(丹田在脐下3寸,方圆4寸)。

 

人体先天的禀赋与神阙穴关系密切,古人有“脐为五脏六腑之本”、“元气归脏之根”的说法。

 


二、小小肚脐眼,藏着健康指示

《诊病奇侅》提到:脐大容李者,寿相也。

如果你的肚脐大、圆、深,饱满到可容下一个李子,恭喜你,你有长寿资本。

脐直径在2cm以上者为大圆脐,1~2cm者为中等脐,小于1cm者称为小脐。

脐廓深度大于1.5cm者为深脐,小于1cm者为浅脐,过深或太浅之脐廓均为异常。

摄图网_501338307_banner.jpg

其实,传统养生学上有通过观察肚脐,来了解人体健康状态。


观肚脐知健康

脐之大小得宜,脐部坚牢厚实者为肾气实反之,脐廓软薄萎缩,脐宇小浅者为肾气虚。

用手触按脐部,柔软者多属于虚证如泄泻、胃脘痛等脾胃不和、脾肾亏虚之证;

按之硬满者多属于实证多见于小儿疳积、食积、腹痛、便秘等肝胃不和、阳明腑实之证。


三、肚脐适合温养

摄图网_501081909_banner.jpg

老祖宗很有智慧,婴儿一出生就要穿肚兜。俗话:男不露背,女不露腹。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肚脐不能受凉受冻!


脐部生理结构比较特别,即“三多一薄”——血管多、经络多、穴位多、皮肤薄。

肚脐皮薄凹陷,无皮下脂肪组织,很容易受到寒邪侵袭,同时也很适合养生

 

现在医学则证明:脐为腹壁最后关闭和最薄处,最有利于药物渗透与吸收;

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则证明:脐疗可广泛应用于全身100多种疾病,并有着较好的疗效。

四、肚脐养生让你不再冷

摄图网_500510975_banner.jpg

首先,做一个心地暖和的人,即心暖则身暖心有阳光,人生就有不会太冷。夏季阳光正好,不妨早起看看日出,还能提振一天的阳气。

 

其次,多吃一些充满阳光和热量的食物比如韭菜、河虾、鸡肉、板栗、核桃、芝麻、枸杞等,最好少喝冰冰凉的饮料果汁。

 

再者,注意防寒特别是女性经期注意腹部保暖,平时尽量避免穿露脐装。


最后,学学传统养生保健,温养肚脐

脐者,肾间之动气也,气通百脉,布五脏六腑,内走脏腑经络,使百脉和畅。

——出自彭祖《小续命蒸脐法》

肚脐与十二经脉相连、五脏六腑相通,灸脐、熨脐、药物敷贴脐部、按摩脐部等,

有助于激发经气,固本培元,健身强体,延年益寿。

 

1、打打坐,气聚肚脐

摄图网_501261742_banner.jpg

站、坐、卧均可,全身放松,双手掌重叠覆盖于肚脐之上,用腹式呼吸法,鼻吸气时腹部慢慢鼓起,口呼气时腹部下陷,意守脐部。一呼一吸为一次,练习24次。


长期坚持练习,可改善腹部血液循环,温阳补虚,对阴阳两虚,体弱无力,气短神衰有效。


2、腹部常揉

腹部按摩是传统养生方法之一,《黄帝内经》记载:“腹部按揉,养生一诀。”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:“腹宜常摩,可去百病。孙思邈还身体力行,坚持“食后行百步,常以手摩腹”,活到142岁。

具体方法:

仰卧,两腿弓起,双手搓热,掌心右下左上叠放贴于肚脐处,顺时针按摩36圈。换手,逆时针按摩36圈。经常坚持揉按肚脐,调整阴阳,充实脏腑,促进气血运化。


3、艾灸肚脐或贴敷肚脐

摄图网_501222240_banner.jpg


剪脐落地,犹恐脐窍不闭有伤婴儿之真气,随用艾火薰蒸,外固脐蒂之坚牢,内保真气而不漏。——明·龚廷贤《万病回春》


三伏天是全年阳气最盛的日子,做做肚脐养生,结合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材,通过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,以激发经气,疏通经络,促进气血运行,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。


以上,最好空腹做或睡前做。

结 尾

回家好好看看肚脐,脏了,用香油或橄榄油润湿它,再用棉棒轻轻擦拭。

顺便揉揉脐部,越揉越健康。

正值三伏天之际,可以借助仙蓉温齐辅助按摩脐部。操作如图所示:

仙蓉温齐使用方法.webp.jpg

肚脐越暖,身体越暖。

 文章来源:“圣原健康产业”微信订阅号。更多养生资讯,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。

养生之道1.1.gi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