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8月8日3时13分,农历七月初八,太阳到达黄经135°,进入立秋节气。立秋是24节气的第13个节气,同时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载:“秋,揪也,物于此而揪敛也。”
立秋时节,民间素有“贴秋膘”的习俗。伏天人们胃口差,人容易瘦。到了立秋转凉后开始吃美食,首选吃肉“以肉贴膘”。这个习俗在北方尤其盛行,一直延续至今。这一天,普通百姓家吃炖肉,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、红焖肉,还有肉馅饺子、炖鸡、炖鸭、红烧鱼等。
立秋后,风力、昼夜温差加大,去暑转凉,早晚人们会感觉到丝丝凉意;
二侯白露生
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,昼夜温差大,清晨室外植物容易凝结露珠;
三侯寒蝉鸣
秋凉后,蝉们发声困难,因知道生命将近声音变得凄切。
秋三月,此谓容平,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。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。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,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。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。逆则伤肺,冬为飧泄,奉藏者少。 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
整个秋季早点睡、早点起,用来养秋收之气。秋天要让自己的神志安宁,以缓解秋天收敛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。收敛神气,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。精神内敛,不再向外分散心志,以保持肺气清肃的功能,这是适应秋气的特点,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。
传统养生理念认为,祛湿有助于缓解秋乏。虽然立秋来了,但长夏仍在,暑湿更重。因此,入秋后还是要重视防暑祛湿,坚持吃一些祛湿健脾的食物如赤小豆、薏米、冬瓜、鲫鱼汤、茯苓等。荷叶茶解暑祛湿,又能升举清阳,很适合这段时间饮用。
黄芪茯苓粥(2人份) 原料:黄芪片60克、茯苓30克、大米100克 做法:黄芪和茯苓泡软,加米和水煮粥。食用时将黄芪药渣捞出不要。 功效:健脾益气祛湿,固表止汗,增强抵抗力。 温馨提示:感冒期间,不宜食用黄芪粥。长期待在空调房间的人,吃黄芪之前最好先喝几天姜枣茶散散寒。
《黄帝内经》指出: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。秋季是按摩、艾灸的好时节,因为秋冬消耗人体的阳气多。这时候就更很需要及时补充阳气,以备一整个冬天的使用。
《甲乙经》说过“大椎,三阳,督脉之会”,大椎穴又称“督阳之海”,能主宰全身,更是保健要穴。所以按摩、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,改善肺功能的作用。
取穴:人体的颈部下端,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。若突起骨不太明显,让患者活动颈部,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,约与肩平齐。
关元是小肠的募穴。意味着它是小肠的气积聚在腹部的穴位。《扁鹊心书》里面的,“每夏秋之交,即灼关元千柱,久久不畏寒暑”,艾灸或按摩关元穴,不但可以疏通脉络、强壮腰脊,还可以很好地理气和血,补虚益损。
取穴:位于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脐下3寸,是元气出入的关卡。
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愿你收获满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