毫无来由的腰疼背痛,不知不觉变矮的个子,轻轻一摔就骨折,呼吸功能下降……这些症状可能提示:你的骨量正在流失。中医有骨痿的说法,现代医学归为骨质疏松症。
骨质疏松症初期通常没有明显临床表现,但随着病情进展,患者会出现腰背痛、变矮、驼背、胸闷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也随之增高。
在很多人眼中,“健骨”“补钙”“预防骨质疏松”都是老年人需要注意的事。事实上,可是国人骨骼健康状况不容乐观……
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一项关于骨质疏松症的数据表明:我国至少有近 7000 万人患骨质疏松症,另有 2.1 亿人骨量低于正常标准,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。其中50岁以下人群低骨量率达 32.9%。
部分年轻人有吸烟、喝酒、熬夜、久坐不动、爱好高盐高油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,都会加速骨骼老化,让骨质疏松症提前「光顾」。
目前,骨质疏松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第二大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,仅次于心血管病。
☞ 老年人:到了50岁,骨质减少危险会明显增加。年龄越大,骨质疏松的风险越高。
☞ 绝经后女性: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,在雌激素骤然减少的同时,也会加重骨质疏松症状。
☞ 有不良嗜好者:比如爱吸烟、酗酒、过多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。咖啡和碳酸饮料在体内代谢后,会影响钙的吸收,造成钙流失。
☞ 太「宅」不运动的人:长时间宅在家,日晒和运动减少,会让人更容易得骨质疏松症。
☞ 有家族史的人:研究表明,骨质疏松症具有很明显的遗传倾向,尤其是母亲、外婆等母系亲属患有骨质疏松症的,发病风险会更高。
☞ 骨架小的人:小骨架的人天生骨量少,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年龄可能会更早。
☞ 长期服药的人:比如长期用激素或抗胃酸药的人,可能出现骨质疏松。
要想老来骨头好,30岁之前一定要把基础打好。
研究表明,人在 30 岁左右骨量会达到峰值,骨量积累水平越高,中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就越晚,症状与程度也越轻。
骨骼问题其实可防可治,只要“早预防、早检测、早治疗”,就能减少骨质疏松症等疾病风险。方法有:
对年轻人来说,足量的运动可以获得更高的骨量储备,并能有效避免年老后骨量丢失速度过快。虽然老年人运动起不到增加骨密度的作用,但可以减缓受力部位骨量的流失。
年轻人可以做些强度高的运动,如跳绳,每周3到6天,每天跳跃约50次,离地约8公分;慢跑,每周至少2~3次,每次20分钟,不必追求速度。
老人可以快走,每周3天,每天45~60分钟,可以快走慢走交替循环。
根据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,正常人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钙量:
牛奶是含钙最丰富且吸收率又非常高的首选补钙食物,除此之外,绿叶蔬菜、三文鱼、沙丁鱼、奶酪、豆腐也含有钙。
维生素D号称骨骼“加油站”,它能促进肠道钙吸收,减少肾脏钙排泄,就像加油站一样,源源不断地把钙补充到骨骼中去。
人体中10%的维生素D是通过食物获得的,推荐蛋黄、蘑菇、瘦肉、海产品、动物肝脏、坚果等。
充足的日照可以帮我们获取维生素D,帮助钙在骨骼的沉积。春秋季每天坚持晒太阳20~30分钟、夏季每天晒太阳5~10分钟、冬季每天晒太阳30~60分钟。如果有日照不足的情况,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片。
从中医的角度上说,骨质疏松属于「骨痿」的范畴。
《黄帝内经》记载:「肾气热,则腰脊不举,骨枯而髓减,发为骨痿。」肾主骨,生髓,由于肾精亏损等原因,使骨骼失去肾精的濡养,就容易出现腰背疼痛、驼背弯腰、骨折等症状。
虽然骨痿的根源在肾,但其实还与脾有关联,人体吸收需要依靠脾的运化、输送功能。脾胃功能旺盛,才能化生气血,从而营养脏腑、筋肉和四肢。
想要预防骨质疏松症,中医着重于对脾肾的调养,推荐揉按或艾灸:肾俞、关元、三阴交、足三里、大杼、束骨等穴。
肾俞穴配合关元穴,有益肾纳气、强腰健脊之效,充足的肾气能对骨骼起到濡养的作用;
三阴交、足三里能增强脾胃功能,促进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;
大杼穴为八会穴之骨会穴,和束骨穴一样,长于强筋壮骨。
不妨从年轻时就开始给我们的「骨银行」充充值!
本文来源参考:
【1】补肾活血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Meta分析- 《中国骨质疏松杂志》 2019年02期
【2】《求医问药找专家-骨质疏松知识问答》人民卫生出版社 郭立新、胡欣著
本文为圣原官方微信平台《圣原养生》专栏(ID:synsun2013)原创文章,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